合同诈骗罪(33)
案例13:周敏合同诈骗案 —— 如何理解和把握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周敏,女,1952 年 6 月 23 日出生于上海市,系上海众超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超公司)、上海一丰镐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丰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 2009 年 6 月 15 日因涉嫌合同诈骗犯罪被刑事拘留,2009 年 7 月 22日被逮捕,2010 年 3 月 12 日被取保候审。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周敏犯合同诈骗罪,向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周敏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无异议,但提出其个人无诈骗故意。辩护人提出周敏的行为出于为单位利益考虑,公诉机关指控周敏个人犯合同诈骗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8 年2 月至2009 年4 月,被告人周敏在担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众超公司、一丰镐公司法定代表人并直接负责生产经营期间,先后与上海岷琪针织品有限公司、常州仕高针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发生玩具原材料买卖或加工合同业务,上述单位按约为周敏所在公司供货或完成加工业务,周敏经自己公司再生产加工、通过瑞宝公司等单位予以销售并收取货款后,采用将上述自己公司账户内的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以差旅费等名义提取现金等方式转移公司财产,却以尚未收到货款为由拒不支付各被害单位合计价值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900000 余元的原材料货款及加工费等。在被害单位多次催讨后,被告人周敏采用隐匿等手段逃避。案发后,周敏支付部分货款后仍造成被害单位直接经济损失合计 890000 余元。法院审理期间,周敏积极筹款 894000 元退赔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敏身为单位直接负责经营管理的人员,在本单位与被害单位发生货物买卖或加工合同业务并收受被害单位交付的数额巨大的货物后,转移本单位财产并隐匿,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合同诈骗罪。经查,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周敏在收取货款后系用于其个人开支,因此,公诉机关指控周敏系个人犯罪的证据不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敏的行为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属单位犯罪。为保护公私财产权利不受侵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四项,第二百三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并综合考虑周敏的犯罪事实、情节、性质、危害后果、认罪悔罪态度、退赔经济损失,判决如下:被告人周敏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五年,并处罚金四十六万元;被告人周敏的犯罪所得予以追缴并发还被害单位。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机关没有抗诉,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二、主要问题
在一人公司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何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以单位犯罪论处,何种情况下应当以个人犯罪论处
三、裁判理由
根据我国 1997 年修订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在刑罚适用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单位犯罪以采用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而个人犯罪只处罚个人。第二,一般情况下单位犯罪对个人的处罚比自然人犯罪处罚要轻。单位犯罪定罪数额起点较高,一般为自然人犯罪数额的 2—5 倍。在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罪名中,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定刑通常也轻于自然人犯罪的法定刑。正因为如此,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也往往主张自己的行为系单位犯罪中的行为。因此,在单位经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为单位利益而实施犯罪的场合下,判断是否构成单位犯罪往往是司法审判中的焦点问题。
2005 年,修订后的公司法明确承认了一人公司的法人地位,公司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承认给刑法中单位犯罪的法律适用带来如下问题:一人公司犯罪的能否构成单位犯罪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以单位犯罪论处,何种情况下应当以个人犯罪论处单从刑法条文来看,只要公司实施了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即可构成单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