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案例】如何从鉴定报告寻找突破口,助力酒驾案件获判缓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7日  作者:蚂蚁刑辩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来源丨蚂蚁刑辩研究

  作者丨张志华律师  蚂蚁刑辩团队创始人


【蚂蚁案例】如何从鉴定报告寻找突破口,助力酒驾案件获判缓刑


近期,蚂蚁刑辩团队承办一起酒驾案件,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被告人血液酒精含量为201mg/ml。根据江苏省《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案件的座谈会纪要》第22条的规定,血液酒精含量在200mg/100ml以上的不能适用缓刑。

被告人为某省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正牵头研发一款电子芯片,近期某关键技术问题成功攻克,庆功会上一时兴起喝了酒,驾车不到100米就被交警查了个正着。

酒后驾车害人害己,案发后当事人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不已。血液酒精含量201mg/ml这一数值已是板上钉钉,眼看判缓无望,不仅自己要身陷囹圄,而且项目研发刚有新进展,还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推进,项目的研发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蚂蚁刑辩团队接受委托后,认真了解了了案情,虽然当事人身份特殊,但也不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只能从证据入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案件负责的态度,经团队研究后,决定由张志华律师亲自办理本案,与团队王灿林律师共同担任辩护人。

很多人认为,酒驾、醉驾案件属于小案件,法律关系清晰、办理流程简单,酒驾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似乎已经成为惯例。实际上,刑事案件没有大小之分,关键要看办案的态度和角度。

张志华律师在查阅《检验报告》时发现,该报告的形成过程过于简单鉴定机构对鉴定过程和鉴定方法没有详细记录,不符合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于是,辩护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申请人民检察院调取鉴定人员的鉴定记录,检察机关没有调取,仅对鉴定人员作了一份《谈话笔录》。

然而这份《谈话笔录》却成为本案最大的突破口,从笔录内容来看,鉴定人员明显没有按照公安部发布的鉴定标准GA/T1073-2013进行鉴定,该标准明确规定,血液酒精含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两个独立的分析过程,而本案中鉴定人员只做了定性分析,没有进行定量分析,以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出定量分析的结果,这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鉴于此,辩护人申请对B样血液进行重新鉴定,特别提出在原鉴定机构之外选择独立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重新鉴定。法院秉公执法,同意了重新鉴定的申请。果然重新鉴定的结果与之前存在一定偏差,最终结果为162mg/ml。随后,公诉机关变更指控事实,本案将判缓的最大障碍终于不复存在,最终被告人被宣告缓刑。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辩护人经常会遇到《专家意见》《鉴定报告》等证据,这些权威证据有时会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得辩护人无法找到有效的辩护方向。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辩护人应不轻信、不盲从,仔细审查、认真核实,从中发现突破口,真正做到有效辩护,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蚂蚁刑辩研究

团队电话:18913353326

首发:【蚂蚁案例】如何从鉴定报告寻找突破口,助力酒驾案件获判缓刑

蚂蚁刑辩刑事律师微信

加团队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