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利器之法庭发问】技术篇(四)——发问的可视化
编者按:本次刑事庭审发问技巧音频课件共分为五大篇章,分别为理念篇、结构篇、技术篇、礼仪篇和总结篇,本音频是技术篇的第四部分——发问的可视化
发问的可视化
为方便大家阅读,已将该音频整理成文字,文字实录如下:
发问的可视化
第四部分是发问的可视化。在法庭发问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道具,使发问更引人入胜,更清晰,给法官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说服法官的,都是为了向法官表明立场的。我们对法官不仅要从声音方面进行一个冲击,而且还要从视觉方面进行一个冲击。对于一个复杂的作案现场,我们可以结合地图,拿着地图在法庭上发问,使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比如:
被告人的行车轨迹在雨润大街,而毒品却存放在汉中门大街,现在公安提供的证据是被告人的汽车开到了雨润大街以后,停在雨润大街,然后推定被告人从雨润大街走到汉中门大街存放毒品的地方拿取毒品。
这样的一个证据,我们认为这个证据链是断裂的,为什么呢?
从雨润大街到汉中门大街中间还夹着三四条马路,被告人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从雨润大街到达汉中门大街,就是按照常情常理,一个人不可能把车停在离现场如此远的地方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在发问过程中,拿着地图,让汉中门大街和雨润大街之间这几条马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法庭上,使法官、公诉人以及旁听人员会有一个直接的一个印象。
还有一个图示,我们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经常用到现场勘验图,方位位置信息按照现场勘验图来问,就会问得清清楚楚。
在一个故意伤害案里面,被告人站在受害人这个脊背上,用脚踩着丁字步,一脚一脚从脚腕子一直踩到脊背,这样来回踩了三四次以后,受害人死亡,经抢救无效死亡了。
为了证明被害人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踩死的,我们就画了一幅图,就踩的这个人站在这个另外一个人身上踩的这样一个图。
结合着这个图文很直观,再结合尸检报告,这个被害人脊背上全部都是那种软组织挫伤、红肿,这样就证明被告人供述是真实的。踩的方法和鉴定报告刚好相互印证。
我们要结合图示来进行发问,还有图表,还有音视频,还有实物。
我记得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案子:
行贿人说他把一捆十万块钱从银行拿回来,没有解封,直接装到一个茶叶盒子的侧面。
什么样的茶叶,他告诉我了。然后我们就拿了一个茶叶盒子在现场向他发问,然后拿了十万块钱捆好的人民币,怎么装也装不到这个茶叶盒子里面去。
这样的一个发问就使人全部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发问完了以后,这个案子最大的破绽也就找到了。
我们最熟知的一个案件,辛普森案件。大家都知道血手套,对吧?
在法庭上,让他把这个血手套戴在辛普森的手上。
警察说辛普森带着这个手套去作案的。
律师说:好,你带着这个手套是吧?请把这个手套带到辛普森手上。
再戴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手套太小了,根本戴不到辛普森手上去。
这就是著名的血手套。就这一个动作、一个发问,这个案件就结束了。最重要的物证被推翻了,这个案件就结束了。
所以说在发问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物,还有现场示范来进行这样的一个发问。就是说发问不仅仅是声音的一个冲击,还应该有图像的冲击,有声音、有图像,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
未完待续...
